在刚刚落幕的九游娱乐全国青少年击剑锦标赛上,一名年轻的选手吸引了众多目光,他叫姜鑫瑞,年仅十五岁,却已在剑道上展现出超越年龄的沉稳与锋芒,面对强劲的对手,他一路过关斩将,最终站上了领奖台,赛后接受采访时,这位略显腼腆的少年道出了自己的心声:“每一次比赛都让我更加确信,站在场上,唯一能依靠的就是自己,这份经历让我变得前所未有的自信。”
姜鑫瑞与击剑的结缘,始于五年前一个偶然的机会,当时还在读小学的他,在一次学校组织的课外体验活动中,第一次握住了那柄看似轻盈却分量十足的花剑。“一开始只是觉得服装很帅,剑拿在手里有种特别的感觉,”姜鑫瑞回忆道,“但当我真正踏上剑道,听到剑尖碰撞的声音,那种需要瞬间判断、快速反应的感觉一下子就吸引了我。”在家人的支持下,他开始了系统的训练。
通往成功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,击剑运动对体能、技巧和心理素质都有着极高的要求,初入训练馆,姜鑫瑞也曾经历过无数次的挫折。“最开始连基本的步伐都做不好,总是同手同脚,实战练习时更是经常被师兄们‘教训’得毫无还手之力,”他的启蒙教练张教练坦言,“但这个孩子有股不服输的劲头,别人练一小时,他就偷偷加练两小时,手上磨出了水泡,破了结成茧,他从不吭声。”
这种坚韧不拔的精神,在日复一日的训练中逐渐内化为姜鑫瑞性格的一部分,他深知,击剑是一项极其个人化的运动,当裁判发出“开始”的口令,长长的剑道便成了一个独立的舞台,选手必须独自面对所有挑战。“教练可以在场边指导,队友可以加油,但真正拿起剑去格挡、进攻、得分的,只有你自己,”姜鑫瑞说,“那种孤独感起初让人害怕,但现在,我觉得那是一种自由,一种完全由自己掌控局面的责任感。”
本次全国锦标赛是姜鑫瑞职业生涯至今最重要的一场比赛,在关键的八进四淘汰赛中,他遭遇了一位经验丰富的对手,比赛陷入胶着,比分交替上升,在决定胜负的最后一剑前,现场气氛几乎凝固,姜鑫瑞回忆那一刻:“我深吸了一口气,脑子里什么都没有想,只是专注地看着对方的肩膀,我知道,这个时候想什么都多余,只能相信自己的直觉和肌肉记忆。”电光火石之间,他抓住对手一个微小的破绽,果断出击,剑尖精准地落在了有效部位,胜利的灯亮起,他握紧拳头,无声地呐喊。
“那一剑之后,我感觉有什么东西不一样了,”姜鑫瑞说,“不是单纯因为赢了比赛,而是我真正体会到了‘场上只能靠自己’这句话的重量,当你独自扛住压力并取得成功时,那种自信是任何语言鼓励都无法替代的。”这种从内心深处生长出来的自信,开始渗透到他生活的方方面面,他的母亲告诉记者,孩子比以前更善于表达,处理事情也更有主见,“击剑让他明白了责任和担当的含义”。
姜鑫瑞的成功并非孤例,他是中国青少年击剑运动蓬勃发展的一个缩影,近年来,随着国际赛场上中国击剑选手屡创佳绩,这项被誉为“格斗中的芭蕾”的运动在国内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,各地俱乐部、学校社团如雨后春笋般涌现,专业的青少年培训体系日趋完善,国家体育总局相关人士表示,重视基础培养、关注青少年选手的全面发展,是击剑运动未来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。

展望未来,姜鑫瑞的目标明确而坚定:“我希望有朝一日能代表国家站在世界大赛的舞台上,我知道前面的路还很长,需要学习的东西还有很多。”他计划在保持训练的同时,不放松文化课的学习,“击剑需要智慧,文化底蕴能帮助我更好地理解这项运动”。
对于同样怀揣梦想的年轻人们,姜鑫瑞想分享他的体会:“不要害怕独自上场的感觉,无论是学习还是运动,最终都要靠自己一步步去实践、去体验,过程中的每一次努力,都会转化为属于自己的底气,当你真正相信自己时,手中的‘剑’才会无坚不摧。”

从那个因为觉得“帅”而拿起剑的少年,到如今在赛场上独当一面的击剑新星,姜鑫瑞的成长轨迹印证了一个朴素的道理:真正的自信,源于每一次直面挑战时的自我超越,在未来的剑道上,这位少年还将继续他的进击,用手中的剑,书写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。
评论